噶瑪蘭族的稻米文化
新社村主要居民是從宜蘭遷徙過來的原住民噶瑪蘭族,因為傳統是以稻米為食,因此到了花蓮豐濱,也將這一生活文化帶到此地,但因海邊原本就不適合作物生長,經由許多努力,才開闢出這樣特別的梯田景觀與種植方式。
現在新社梯田一年有兩期稻作,想要看見綠油油的海邊稻浪景觀,除在農曆年前外,另一次就是在入夏時,而景色也不只有稻浪隨風擺動才吸引人,若在插秧時前來,水田印襯出海天景色,也是非常美麗,都吸引不少遊客前來。
新社梯田是當地民眾生活的一部分,也因創造出美麗的景觀,成為新社村觀光旅遊的代表,除了自然景觀,到新社村也可認識噶瑪蘭族的文化與傳統工藝。
新社村主要居民是從宜蘭遷徙過來的原住民噶瑪蘭族,因為傳統是以稻米為食,因此到了花蓮豐濱,也將這一生活文化帶到此地,但因海邊原本就不適合作物生長,經由許多努力,才開闢出這樣特別的梯田景觀與種植方式。
現在新社梯田一年有兩期稻作,想要看見綠油油的海邊稻浪景觀,除在農曆年前外,另一次就是在入夏時,而景色也不只有稻浪隨風擺動才吸引人,若在插秧時前來,水田印襯出海天景色,也是非常美麗,都吸引不少遊客前來。
新社梯田是當地民眾生活的一部分,也因創造出美麗的景觀,成為新社村觀光旅遊的代表,除了自然景觀,到新社村也可認識噶瑪蘭族的文化與傳統工藝。
全臺唯一的香蕉絲工藝
新社村的噶瑪蘭族除了保留了稻米文化,也保留了傳統的香蕉絲工藝,以一至兩年尚未結果的香蕉樹,利用其較豐厚的莖幹,經過多道洗、曬、刮取等工序,才能製成一股股的細絲,製成的織物,手感有些類似亞麻。 噶瑪蘭用香蕉絲製成傳統服飾,也是臺灣原住民族中,非常特別的文化,顏色是米白的原色,也有部分用榔薯等植物,染成紅或藍色,簡單而具有民族風,雖然現在因成本太高,香蕉絲織品大多成為展示噶瑪蘭族文物時才會出現的物品,但在新社村,還有一群媽媽們,仍在持續的用這種傳統方式傳承部落的文化。 新社村的香蕉絲工坊,是由在地發展協會與東華大學老師合作推廣香蕉絲織品的特色景點。在這裡可以看見噶瑪蘭族婦女,還是以手搓的最傳統的方式來連接絲線,也因為這裡已是全臺唯一還在持續這種手工藝的地方,更顯出在文化與教育上的意義。 |